夜间
皇商的小厨娘 第三章 朱太太松口(2)

朱太太碎念着,朱子衿听着,知道母亲是太寂寞了。

他也知道自己如果先收个通房,让通房怀上孩子,母亲会好得多,但他就是不想——他心里有了姜吉时,所以不想身边有别人。他第一眼就认出她了,她是江南的大妞,可是她没认出自己就是那个包子。

跟着大哥一起染痘子后,大哥去了,他勉强活下来,却因为体弱,被大夫建议送到南方温暖之处疗养。

爹忙着生意,母亲还思念着死去的大哥朱子海,只有祖母偶而来信,身为一个六岁的孩子,朱子衿已经懂得遗忘的意思,他觉得自己被爹娘遗忘了,担心自己会在江南这小村落过一辈子。

附近有几个坏孩子,也会笑他,说爹娘把他扔在江南不管,不会接他回去了,这时候他总会觉得受伤,然后大妞会追上去打坏孩子,直到把他们打跑为止。

养病的日子自然是难过,同龄的孩子也嫌他弱,又嫌他讲话是京城口音,不想跟他玩,只有大妞不嫌他,什么好吃好玩都分他一份,成了他养病岁月的最大寄托。

大妞大了自己两岁,是当地的孩子王,大妞要保护的人,自然很快融入圈子。

他教大妞写字,大妞带他烤鱼。

刚开始只能在巷子附近,后来身体好了,可以跟着一起跑进山里,饿了就打野兔野鸡,喝溪水,大妞手脚俐落,连树上的鸟蛋都有办法掏下来,几个小孩简直玩疯,直到日头将尽,这才下山,就这样一天又一天,每天都好快乐。

在江南的一年多,是他最无忧的岁月。

不知不觉病好了,爹娘还是一封信都没给他,他都已经快记不起来京城的繁华时,朱家派了人把他接回京。

他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,大妞却像是习惯了离别,跟他交换了离别礼物,然后带着一群萝卜头,挥手跟他道别。

他也没想过会再见。

事隔多年,他已经懂得人际关系的复杂,他的妻子不见得要他喜欢的,但必须是家族所认可的——发家公虽然是庶子分出,但他们这一脉现在也有上百人,加上工人数千,这么多家庭的生计,都系在他身上。

自己是朱家的希望,也是母亲的寄托,大哥过世后,母亲打击过大,身子就一直不好,动辄昏倒,常常半个月卧床不起,吐血更是家常便饭,几次大夫都说要有心理准备,他也不能为了自己,就拿母亲的健康来换,母亲生他养他,费尽千辛万苦,他不能刺激母亲——母亲的愿望,是他能娶个门第相当的大户千金,姜吉时不会是母亲心中的理想媳妇,或者,连给他当姨娘都不够资格,且姜吉时那个从小当老大的脾气,又怎么肯区居人下?

朱太太说了半日,丫头换了两次茶,这才道:“对了,我听说你对城东食堂的掌杓娘子有意思?去信问了你又不回,是怎么着?”

朱子衿只道:“也没什么,儿子还有事情,母亲休息吧。”

朱太太却是不放开儿子的袖子,“子衿,你我母子,什么事情不能说?娘只有你一个儿子,只要……只要……”朱太太有点艰难,但还是把话说了,“只要你不是好龙阳,一切都好说。”

朱子衿无奈,“娘,儿子是事业忙,今年的竞贡虽然胜出,但三年一竞,秦家又不是吃素的,我自然得悉心准备,您想到哪去了?”

“那我给你的丫头你又不要?”

“我连正妻都没有,要什么庶子?庶生嫡前,家宅不安。”

“那你倒是给我娶个媳妇回来啊。”

“我都说了,我忙。”

“儿子。”朱太太一脸忧愁,“你是不是……跟赵封……我听说赵封房里好几个小倌,对男人很有一手,你可别被骗了,男人嘛,还得娶妻生子才是正当。”

朱子衿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了,“我拿赵封当朋友是因为他性子爽快,他喜欢小倌,这跟我无关,娘,您别想太多,儿子没喜欢男人。”

“那你又不成婚。”朱太太半气半怒,“说来你刚刚还是没回覆我,你对那个姜姑娘到底怎么想的,娘让柳儿去看过了,想着如果人品可以,就买回来当通房,但柳儿却说她品貌皆不端……”

朱子衿忍不住替姜吉时说话,“您别听郑柳儿胡说八道,姜姑娘十几岁就掌杓养家,很不容易。”

“养家?她家里人呢,爹娘呢?哥哥弟弟呢?”

“都是一群茶来伸手的读书人,靠着姜姑娘一杓一杓卖粥,这才撑起一个家,您又不是不知道,郑柳儿自小娇生惯养,一向看不起穷苦人,姜姑娘自立更生,自然不入她眼。”

朱太太突然一凛——儿子在帮那个姜姑娘说话了。

自己怀胎十月生下的儿子,她还不明白吗?他对那个姜姑娘肯定有好感的。

柳儿说,姜姑娘破了相,容貌鄙陋,还言谈粗俗,虽然不明白儿子喜欢哪一点,但无论如何是个女子,能传宗接代的,总比好龙阳好。

“儿子,娘问你,是不是真喜欢姜家那个小姑娘?喜欢就跟娘说,娘一定给你弄进来。”要女儿抛头露面卖粥的小户人家,百来两也就够了。

“娘,这事情您别管。”他不想让母亲受刺激,也不想说姜吉时配不上自己。

朱太太心想,那就对了,儿子对自己一向孝顺,会让她别管,表示自己在意,所以才不想他人插手。

破相女子……但好歹是个女子……

配得上子衿吗?先买回来再说吧。

干活的女子身子都壮实,说不定很快就能怀上,到时有个可爱的孙子,谁还管生母破相不破相。

“子衿,你也别瞒我,就是喜欢那小姑娘吧?我知道你这几年每次下江南都不在家里吃早饭,原本以为你是一早起来不饿,我现在想想,分明就是为了在食堂吃特意空着肚子,你都十八岁了,娘现在什么也不求,门当户对那些都不用去计较,只要是个能生养的姑娘,那就行。”

朱子衿心里一突,母亲这是不再执着门第之见了?

以前欧阳家的小姐跟他示好,欧阳家虽然不富有,但欧阳老爷是司竹副监,正八品的位置,母亲都还嫌。

朱家门第的嫡子,至少能娶六品的小姐,或者嫁妆四万两左右的商户,当然,他们的聘金也不会少。

母亲一直很重视门当户对,就连当初给他买的那些丫头,虽然是落魄门户,但也都是书香之后,母亲现在不坚持了吗?

“娘虽然不喜欢朱子沛,但他膝下的德哥儿确实可爱,小婴儿白白软软,还一股女乃香,看着杨姨娘每天抱着孙子去给老太太请安,小娃哼哼唧唧的活泼得很,娘心里说不出的羡慕,你什么时候也给娘生一个孙子?姜姑娘若是不错,娘什么都不计较了,你快快收了,赶紧生孩子。”

“儿子担心母亲身体。”

“娘以前计较,现在不计较了。”朱太太着急,“总之,快点给我生个孙子,谁生的都可以。”

朱子衿有点高兴,又有点想笑,第一次看到端庄的母亲这样子,“儿子知道了,谢谢母亲。”

“那你是不是回头就跟姜家商量过门?”

“还得等姜姑娘同意呢。”

朱太太不以为然,“跟他爹买下来就是,我瞧着这一般门户,两百两也就差不多了,不然给姜家三百两,让他们挑个好日子从角门进来。”

“儿子尊敬她,不想让她这样过门。”朱子衿一边说,一边注意母亲的神色——既然是喜欢的女子,就不想她委屈作妾,但也不能太过刺激体弱的母亲,总之慢慢说,若是母亲表情不对,马上住口就是,“儿子要她心甘情愿过门,心甘情愿……嫁给我。”

朱太太瞠目结舌,“嫁?”

朱子衿点头,“嫁。”

朱太太顿了顿,“好,那你得保证给我生个孙子,要孙子,孙女我可不要。”

“母亲,这种事情是老天爷的主意,谁能保证。”

“那也简单,若是她两胎不得男,你就收了柳儿,你要是喜欢祁香云也可以,总之,娘一定要有男孙,这朱家总不能传给朱子沛。”

朱子衿回到房中,遣了丫头下去,内心已经无暇再去想秦家的珠茶跟铁观音,而是在他的坚持不婚中,一向重视门第的母亲让步了。

他可以娶姜吉时——前提是姜吉时愿意,大妞从小就是孩子王,有自己的主见,他当然可以跟姜大富买下她,但这样的婚姻不会美满和谐。

真没想过会这样见面——他六岁到江南游家村,八岁离开,后来他写信去却是没有回音,等他开始学习茶务,父亲开始给他安排人手,让他培养起心月复,他派人去了游家村问,得到的答案却是搬家了,搬去哪里没人知道。

天下那么大,他再有能力也不可能知道大妞母女搬去哪,何况那时他才十二岁,能做得很有限。

失望,当然很失望,大妞是他养病岁月中唯一温暖的光。

然后三年前一次出城,他因为前一日喝多了,所以没在家吃早膳,等车行到姜家食堂,闻到那米香面香,突然又觉得有点饿,所以返头回去吃。

那个掌杓的姑娘他一看就知道是大妞——她京话虽然已经说得不错,但还是带着江南的尾音,还有,额头有从发际延伸出来的疤痕。

江南时,有三个乞儿欺负落单的他,后来大妞出现,仗着身体俐落壮实,挑着竹竿以一敌三打了起来,却不想那小乞儿有人拿了路边的石头就往大妞额头上猛砸,大妞被砸得满脸血,留下了一道疤。

朱子衿怎么也不会忘记的,当时自己被吓哭,担心大妞会死,大妞反过来掏出手帕给他擦眼泪。

小时候的自己真的太没用了,老是哭,所以他长大后从来不哭的,肩膀够宽,扛得住事情,自然不会哭了。

分别十年,算算,大妞现在应该二十岁,跟十岁时还是长得很像,江南语软,京话中带着一点江南尾音,说不出可爱。

当年他矮大妞半个头,现在换自己比她高了,甚至隐隐看得到发旋,也不知道是自己长得太高,还是大妞长大就是这么娇小。

他内心震撼又惊讶,但见大妞没认出自己,也没贸然相认——万一大妞已经成亲,那岂不是害了对方?

后来自然派了人去询问,她现在不叫游大妞,叫做姜吉时,是童生姜大富的庶长女,住在城东的清水胡同,十年前的夏天接回来的,已经拜过祖先,底下有一个嫡弟,两个嫡妹,一个同母庶弟。

算算,就是他回京城不久,她就被姜大富接回了,时间接近,所以他的信她都没收到,因为也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情,自然是静悄悄,才会打听不出来。

办事先生跟他说,姜吉时因为破相,女子破相,家宅难安,于是门户相当的都瞧不上,愿意娶她的条件又太差,不是有数位子女的鳏夫,就是年纪四五十的老读书人,游姨娘怎么样都不愿意自己的女儿嫁给这种人,姜吉时自己也不愿,于是亲事就这样耽搁下来。

朱子衿觉得有点高兴,但想到自己不过收到欧阳家小姐的信,母亲就气晕,卧床两三天都不起,欧阳家还是八品官呢,他要怎么跟母亲说,喜欢上一个掌杓娘子?如果为了自己的婚事不管母亲死活,那也太丧心病狂。

母亲受不得刺激,他只能趁着有事,看看姜吉时一眼。

只能看看,不能有些什么,毕竟也怕给她惹麻烦,女子名节至关紧要,如果传出什么,他是男人还无妨,姜吉时怕是要完蛋。

朱子衿开始养成一种习惯——每次出城回程,都会去姜家食堂吃早餐,看看她也好,看看她就觉得很开心。

他也不知道自己要这样到什么时候,可是也想不出更好的方法,一边偶而看看姜吉时,一边应付母亲的要求。

不能娶姜吉时,他就不想招惹她。

母亲生他养他,这辈子为他操碎了心,他不能不孝。

他真没想过有一天,母亲会跟他说门户不重要。

上一章      目录     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