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十三没有惊动谁,低调的住进了县令的宅子。
其实姜凌波也有些惊讶,这射水县的县令很穷,他们借住的宅子比她在宜康坊的屋子还不如。
何况,这一县的父母官压根不以为一位亲王殿下会到他们这穷乡僻壤来,即便他一月前就收到京畿下来的文书。
这皇室,阳奉阴违的事可多着,他不是没见过,直到亲眼看见车队,见着天十三本人,又确信他不是只有来走个过场,是要定居下来,这才相信上头下来的公文不是假的。
他让出了正屋,带着妻儿住到偏房,天十三也不跟他客气,安顿下来的头一天便让县令带着他去把射水县逛了一圈。
第一天他回来的晚,第二天与接下来的好几天都是早出晚归,每天回来,鞋子满是泥泞,衣衫少有一块是干净的。
每日陪着他出门的黄县令回家也是倒头便睡,黄夫人看着心疼,问他究竟是怎么回事。
因为民生经济困顿,无法可施,脸上少见笑容的黄县令在拥被闭眼的时候,飘飘的应了一句,“咱们射水县怕是来了个真正想做事的人,你有空多过去帮衬着王妃。”
黄夫人知道如何整顿这穷困贫乏的地方一直是丈夫的心头大事,见他这几日带着主簿和典史们上山下海的,还为他心疼着呢,想不到那位爷是动真格的。
是夜,天十三一如往常的晚回,却见新婚妻子还没歇下,正手把手的教小包子读书认字,见他回来,让嬷嬷把陆善带下去,转身给丈夫倒了杯温水。
“用饭了没,灶上还温着菜,我让人去端上来让你填填肚子?”
“我和黄大人在外面用过了。”
姜凌波从黄铜盆子拧了温热的巾子给天十三擦脸,有关他的事,能自己来的,她从不会假下人们的手。
丈夫可是自己的,在外奔波一天不容易,为人妻的替他做些简单的事情也没什么不可以。
擦了脸,小妻子忙着给他换上舒适的家居服,把他紧了一天的金冠放下来,把发梳顺后,按他坐下,然后亲自给他换了舒适的鞋履。
“你在这里住的习惯吗?”自从来到射水县便有些顾不上她,天十三的心里不是没有歉疚的。
“黄夫人很亲切,好相处。”
初来乍到,可说她在射水县一个朋友都没有,黄夫人为人爽利,嘴巴甜,又爱笑,一天都绕着她转,见她忙着指使小丫头归置东西,直说有事就喊她一声,这才不好意思的回去。
第一印象算是好的,识趣,不死缠烂打,看见她从京里带来的物什也不见什么羡慕垂涎的眼光,是个能相处的人。
“等王府盖好,我们就有自己的宅子了,到时候你搬过去,会自在许多。”
“不急,人总要相处过才知道好不好,在这里我也有个伴,倒是你今儿个和黄大人又跑了一天,可看到了什么?”
天十三苦笑了声。“本王虽然还没能走遍整个射水县,你一定不会相信,一个县会穷成这样。”
一个小县统共只有两条十字大街,二十四个大小村落,按地理位置、气候环境来看,这个小地方上通汴水可直出黄河,下通西州,是一个天然的转运枢纽,若能善加利用发展起来,前程不可限量。
然而据黄县令所言,因为山道难行,缺乏舟楫之便,这里的居民多靠山种茶,或靠少许藏边茶马贸易维生,生活并不容易。
黄县令有心无力,发展一个地方繁荣谈何容易,要钱、要人力还要有人能带头,他一个小小县官,能做的实在有限,有苦难言。
“茶叶吗?那伍直就是个懂茶的,我那几百亩茶园要不是靠他打理,哪可能这么快就上轨道,他还替我找到几个可靠的管事。茶圜出息不高,也许是种植不得法,你明儿个不如带着他和齐国去瞧瞧,一个识茶,一个懂地,也许能想出法子,替那些茶农增加产息,提高收入。”
天十三眼睛一亮,这两个亲卫去替王妃管农地的事他是听过的,如今能派上用场,当然是再好也不过了。
“至于水利……”她沉吟了下,“既然能上通汴水下至西州,为什么不造船?”
天十三莞尔,把姜凌波一把抱过来,蹭着她的锁骨,鼻端嗅着属于她的清香。“这可不容易,修码头,造船坞,这个用银子都能解决,但是困难在我们连个懂造船的工匠都没有。”
天昊皇朝沿海多得是重要的港口,倘若能在射水县设下通商贸易的口岸,要帮百姓月兑贫致富,造福这一方人,有什么困难?
姜凌波笑得狡猾。“我会。”
“什么?”天十三张目结舌。
姜凌波把他有些阖不拢的嘴唇阖上。“你忘记陆敬是怎么坐上翰林侍读学士位置的?不就是拿了我家传的航海船设计图献给皇上才得来的。”
“你会的事情那么多,本王实在不应该再感到惊讶了。”他揉脸,感叹自己到底娶了什么老婆?他这是捡到宝贝了!
姜凌波从他的大腿上滑下来,轻声叫阿紫拿来纸笔墨,天十三很狗腿的替她添水研墨。
姜凌波冲着他一笑,然后在纸上面落笔。“山多了树会少吗,先出钱买树苗让老百姓种树,桐树漆树都好,当然,初期要造船还是得花钱去买木料和桐油漆料,这是一件。至于船,我们应该依据不同需要来造船。”
“愿闻其详。”天十三这会倒成了求知欲盛的学子。
“要知道长江、汴水、黄河的水流流速都不相同,如果能依据不同需要去造船,又在每段河道的衔接口造粮仓,采取分段运输,你瞧,江船、汴船、河船,这样运输效率大增,对未来必有好处。”
她侃侃而谈,天十三竖耳聆听,两夫妻竟然终夜未眠。
天甫亮,天十三洗漱更衣,带着姜凌波熬夜画出来的图纸,兴致勃勃的去找县令了。
接下来就是忙着设通商港口、造船厂,招聘专业人才船工。
姜凌波开出建造每艘船都给工匠千缉钱。一缉为贯钱,千缯钱,当然,天十三是偏厚自家地方的百姓,若是射水县找不到专业人才,这才考虑接纳别处的人才。
这价钱太诱人了,消息传出去,多少祖辈曾经传下手艺的工匠最先得到了工作,一传十、十传百,原来少壮年外出求生存,只留老弱妇孺的射水县人口快速的回流了。
此后第三年,射水县的第一艘大船造出来了,这艘大船的特点是船身大、容积广、负载力强,船只上下不用铁钉,而是用桄榔须缚船板,用橄榄油涂抹,干后船极坚实,底如涂漆,更方便于快速行进。
船只的下水典礼惊动了临淮郡郡守,四处各州刺史,这消息自然也传进了自从天十三离京后便懊悔难当的皇帝耳里。
姜凌波来射水县的第五年,监督着造船厂的工匠建造了五十二艘航海的大船,其中最大的长五十五丈五尺,宽十九丈,几乎是这时代最大的海船了。
全国订单蜂涌而至,那年,造船厂已经增至十二家。
一个小县能有十二家造船厂,那是何等规模,人口之多,许多外地人更是拖家带口的往这里迁移,此地的富庶可是叫人看了眼红不已,谁不想搬来这里住,不怕没活干,就怕你不想干。
养家活口不成问题,那离小康还会远吗?
之后姜凌波陆续生下儿女,同时造出了五层大楼船,这是战船,可载万人,悬帆十二桅,将之献给了崇德帝。
崇德帝那个后悔啊,只是三番两次示好,下诏召天十三和姜凌波回京,天十三总是上书推辞,说他只要守着这一方水土和百姓就知足了。
天十三在射水县四十五年,期间,他的封地因为人口爆增,处处富饶,扩充为六郡八十一州,他也遵守自己的承诺,只有崇德三十二年太后薨逝,他携家带眷回过一次京城后,之后终生都未曾再离封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