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间
今生不为贼 第七章 前尘旧梦莫当真(1)

四年后。

小镇。

落雪成白。

微微有些昏黄的天幕中,逐渐飘下一朵晶莹的雪花,缓缓地落在马头墙的青瓦之上,慢慢消失了它的踪迹。

渐渐地,漫天的白羽遮蔽了天与地,静静地降临在这个宁静的小镇上。只有偶尔掠过的北风,吹动檐角悬挂的铜铃,打破了静谧。

这是今年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,晶莹的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,仿佛是从天幕中飘散的羽毛,随风轻落,落在饭铺子的屋顶之上,不消片刻,就将黑色的瓦片尽数掩盖。被冷风吹得呼呼作响的幡子上,也不免落了雪,渐渐隐去了那个“酒”字。

冷风自窗中灌进,夹着落雪,钻入饭铺中来,将人们谈笑说话之间吐出的白色雾气,吹得歪斜。掌柜被这冷风吹得脖子一凉,寒毛都要竖了起来。他不由瞥了一眼坐在窗边的客人,见对方半点没有要关窗的意思,只有不满地轻声嘀咕了一句:“疯子。”

掌柜的并不知道,他这一声几乎含在喉咙里的抱怨,却被那人分毫不差地听入了耳中。可那个人似是毫不在意,仍是我行我素,开着他的窗,喝着他的酒,看着他的雪。

这个镇,是通往北方古道上的一个小小驿站。而这间作为旅人落脚之地的酒铺,也十分简陋,只坐着几位跑药材生意、暂时歇脚的大老爷儿们,还有几名江湖客。

众人喝酒驱寒,三杯黄汤灌下肚,便开始说些奇闻轶事。渐渐地,说话声、笑闹声、喝酒划拳声,连成了一片,竟也让这冬日里倍感萧索的简陋小店,变得热闹起来。

在这一片喧哗中,只有临窗坐着的那个男人,仍是一言不发。他的手里紧紧攥着一只酒杯,正望着漫天落雪,似是望得出了神。

雪落无声,渐渐湮没了地上的黄土与碎石,将这本就荒凉的小镇,更添上一份萧索之意。那人默默地望着落雪,不知想到了什么,只是缓缓地收紧了五指,将酒杯攥得更紧。

耳边似是传来癫狂的大笑声,似笑,又似啸。那个两鬓花白的老者,一改平日里眉头深锁的严肃模样,笑得猖狂。他狂饮,他狂笑,他狂啸,鼻涕眼泪却糊了满脸,邋里邋遢。他从没有过那样狼狈的模样,那长期握剑的有力双手,却捉不住那尘封了三十年的酒坛,颤抖的双手却让醇香的酒液,大半洒在了他的衣襟上。终于,他将那一坛酒饮尽了,便醉倒在枯木之下,任由落雪遮了他的眉眼……

杯中酒,在唇齿之间留驻苦涩之味,难以下咽。伍瑞之心中明白,这苦味儿,并不仅仅是因为酒中掺了水而已。北风自窗中灌进,扑打在他的面上,夹着冰冷的雪花,一如当年那个老鬼离去的那一天,简直冷到了骨子里。

如今,即便伍瑞之已经不再是那个“疾风”,不再是那个“盗中君”,可老鬼依旧是他的老鬼,依旧是他的师尊。他不论老鬼做下了什么大案,又或是害死了什么人,他只知,有一个道理,永生不变——

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。

正因为这个道理,带来解不开的生死恩怨,让他不得不违背了他对另一个人的诺言。四年来,他隐姓埋名,浪迹江湖,恨不能将前尘往事,一一忘却。

然而,这场雪,却又旧事重提,让他忆起了老鬼将死的模样,也让他忆起了他对那个人的承诺。

[我想雪原了,我们一起回去,好不好?

好。

贝手盖印,瑞之不许黄牛。

……好。]

在那个夜凉如水的暮秋之夜,月映清流,一叶莲灯,缓缓漂泊于河面上,随波逐流。

他还记得那一弯朔月,还记得桥头上青石雕刻的小狮子,还记得莲瓣之中那摇曳的烛火。

他也记得,那张孩子气的笑脸,那勾起的小指,和那留不住的承诺。

落雪随风飘入杯中,顷刻间便融入酒水里。他抿紧唇,终是缓缓将酒杯放下,侧身望向窗外落雪,渐将这荒原小镇尽数染白。

他无声一叹,口中呼出的热气,被风卷了,消散在苍茫古道之上,消逝于天与地之间,只留下无边无际的落雪漫天,静静飘零。

“老大,听说这次的货是由濮阳家保着,那娘儿们看着的,不好办啊!”

在这嘈杂的酒铺里,一个声音混在说笑与喝酒划拳的声音之中,传入伍瑞之的耳中。他敛起眉头,立刻收回望向窗外的视线,以余光瞥向说话之人。

那是酒铺的角落之处,三个男人围坐桌边,刀鞘挂在腰间,典型的江湖客打扮。他们虽是刻意压低了声音,但凭伍瑞之的武功修为,字字句句,他皆听得一清二楚。

那被称为“老大”的江湖客,一脸的胡子拉碴,一只脚丫子翘在板凳上,啐道:“操,一个娘儿们就把你吓成这德行?!娘的!就算她有点名气,能抵得过咱们这些兄弟?”

伍瑞之挑了挑眉,昂首将杯中酒一饮而尽。凭这几句话,他已能确定,这些家伙要对付的不是别人,正是钟颜。

四年前,他不告而别。见她熟睡,他又点了她的昏穴,背着她将她送至忠义王府,求濮阳谨收留她。他以“盗中君”和“疾风”的名头作保,立誓金盆洗手,请濮阳谨以“忠义王”的百年基业来承担照顾她的责任。

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决定,一是思及杜伯钦与阿颜的心结,怕是无法可解。即便她已想念她的老头儿,可也只是想着偷看一眼,他们皆心中有数:再相见,已是奢求。其二,忠义王府毕竟是正道名门,那濮阳谨也是个明事理之人,否则当日便不会言辞有所保留,也不会这许多年从未找过杜伯钦与阿颜的麻烦,从未再向杜伯钦提起当日“三日之后,提头来见”的誓约。他想来想去,总觉有濮阳家照顾阿颜,或许对她来说,才是最好。

自那之后,他便孤身行走江湖,浪迹天涯,居无定所。这四年间,他也不免打听她过得怎样。一开始,打听点儿消息极不容易,只知她向濮阳谨学武,似是极为用功。再后来又过了两年,她的消息便可不用探听,而是成了茶铺之中说书师傅常谈的话题——学了一身好武艺的她,已随着忠义王投身正道,成了江湖上出了名的女神捕。

只有他明白,她并非立志捉贼,而是在寻贼。

只是那个贼,此生再也不会出现在她的面前。

不自觉地捏紧了拳头,伍瑞之瞥向那三人,见他们交头接耳,谈论的是劫货之事。原来,当地掘出一块美玉,官府要将其上呈至朝廷,为策安全,求忠义王府派人保护。濮阳谨便让钟颜随队护卫。而道上的人,听说这美玉价值连城,起了歪念,皆聚集而来。

闻言,伍瑞之沉默不语,思忖片刻。明知断了便是断了,若是再相逢,也只让那些恩怨情仇纠缠不清,纠葛不断。可他却又始终放不下——他又有何时曾做得到不闻、不问?

伍瑞之当下打定主意,暗中跟随。他起身,将酒钱丢在桌上,随即步出饭铺,踏上落雪漫漫的古道之上。

风雪漫漫,将这萧索古道尽数湮没,放眼望去,一片苍茫。这景象与当日老鬼之死重叠,又似是草庐之中,梨花纷飞,宛若落雪。只是不知,那遥远的北方雪原,是否与之有所不同……

一声叹息,刚溢出唇外,便被北风卷了,消逝于落雪漫漫的天地之间。伍瑞之心中明白,暗中跟随护送,不过也只是一个借口。他只是想再看她一眼,一眼便好。

连下了几日的大雪,厚厚的积雪将道路湮没。万仞黄土,遍野碎石,皆被覆压在落雪之下。天地之间,似是只剩下这茫茫落雪,以及被云雾所遮蔽的灰蒙蒙的日头。

在天地尽头,只见一列人马,缓缓行来——果然正如那些江湖草莽所说。

伍瑞之藏身于道边的杉林里。裹着一身白袍的他,隐在这落雪当中,毫不起眼。他坐在枝头,远远地眺望道上那几十个黑影。

这一行约有三十余人,两辆车马,各拉着一个硕大的箱子。显然,这次送上京的,并不仅仅只有那罕见的玉石,还有其他一并呈送的宝物。

积雪甚厚,车轮陷在雪中,沉重难行。几名差役跟在后头推,可仍是显得吃力,似是雪下埋着碎石之类,将车轮卡住了。见此情形,那个行在车马侧面、身着斗篷的人,忽停下步子,抬起右手掠开了兜帽。

在兜帽滑下的刹那,清秀的面容自阴影中显露,刹那间,伍瑞之不由得全身一震。

那眉眼,那面容,明明是再熟悉不过,却又显得有些陌生。他远远地看着她冲衙役们微一点头,淡淡笑了笑,随即绕到车马后,骤然出掌!

车轮“咯噔”一响,车身一震,车顶覆雪簌簌落下,也飘落在她的发丝之上。

伍瑞之下意识地探出手,却又骤然回过神来,缓缓捏紧了拳头,捶至身侧。

他藏身之处,与她所在的古道,不过丈把远。可就是这丈把远,却让他明白了,什么叫做“咫尺天涯”。

有了钟颜一掌之助,车轮又缓缓转动起来。几名兵士或拉或推,她似是也想上前相助,却被一名差役拦开。那差役咧开嘴角,向她说了些什么,大约是劝阻的话。她则以淡淡笑容作为回应,而后又走回至车马的侧边。

伍瑞之忽觉揪心。那样的笑容,那样的笑法,极是眼熟,正是像极当年的杜伯钦——淡淡一笑,笑意却不达眼底,是为礼貌,却不愿与人多言。

十年,十年的岁月,点点滴滴,早已融入她的血液之中。她对杜伯钦的仇,她对杜伯钦的怨,终是抵不过岁月,早将“情义”二字刻入心间,深入骨髓。

他却不愿看见她那样的笑法。杜伯钦笑得淡漠,只因他心中藏了太多的恩怨情仇,载不动,太多愁。他只盼阿颜能一如当年那个无忧无虑的痴孩,喜怒哀乐、爱恨情仇皆写在脸上,莫在笑颜里掺入不该有的淡漠与忧愁。

相见,果然是徒增伤感。心中明知如此,可伍瑞之却无法控制自己,只能默默地凝视着那个人的容颜,看着她再度拢上兜帽,遮了眉眼。

一步,一步,她行在这厚厚落雪之上,再也不似当年那孩子气的蹦蹦跳跳的步子,稳健的步伐,已露出学武之人的气度来。

是了,这个钟颜,再不是当年会搂着他的胳膊要糖吃的痴娃儿,再也不是会埋在他的怀里大哭的阿颜。他本该……为她高兴才是……

他仰天一叹,叹息无声,只吐出胸中一口闷气,却吐不尽心中那盈盈慢慢的憋屈。

雪羽簌簌,自枝头落下,洒在他的面上,未几便凝成水珠落下。而就在那不远之处,钟颜的车队,已渐渐行近。雪停驻在她的斗篷上,她却不掸,只是任由它落了满身。她的步子渐渐缓了下来,终于,她停了脚步,抬眼眺望远方。站在她身侧的差役,扭头询问,她笑了笑,轻轻摇了摇头。

不知她是否想起了年幼所居的雪原,是否也想起了他与她之间的诺言……

思及此处,伍瑞之只觉胸中气动,缓缓闭紧了双眼。这一眼,已瞧出这些年来,她过得不错——这,已是足够。

伍瑞之勒令自己不去多想,他打定了主意,只是护她走过这一段埋伏之地,从今往后,便再也不去寻她的踪影。

做出如此决定,他深吸一口气,望向那渐渐驶近的车队,又居高临下地扫视了一圈此处地形。古道一边是他所在的杉林,另一边原本是黄土砂石,如今已尽数被白雪覆盖。

伍瑞之敛起眉头,暗自思忖,以常理推测,杉林之内该是埋伏的最佳之处,一来地势较高,二来又有杉树可以遮蔽,三来常人往往不曾料到高处。可他先前已打探过四周,并无匪徒的踪迹。凭他曾为“盗中君”的修为,论起隐藏埋伏,他若称二,无人敢称第一。那些匪类想要瞒过他的双眼,断无可能。

不在杉林之中,想必是因那些江湖客轻功修为尚未够班,是以无法隐于高枝之处。既然他们无法从高处下手,那么,莫非是藏身于雪下?

伍瑞之挑了挑眉,暗道:这大雪之地,别说是人影,便是一点污迹,也瞧得清清楚楚,半分藏不住事儿。但这雪下,却是最易藏身之处。想不到这群家伙功夫虽不怎么样,但懂得这一手,倒也还不算太蠢。

伍瑞之扫视茫茫积雪,随即紧盯钟颜一行车马,暗中戒备,静观其变。

风声过耳,吹动钟颜的衣袍,一点落雪被拂至她的面上,脸颊顿时一凉。这本是微不足道的小事,却让她没来由地心头一颤,停下步子。

她仰面向天,灰蒙蒙的天幕之中,雪羽簌簌而落,轻轻落在她的面上,不过片刻的工夫,便融成了一滴水珠,缓缓滑落。

[是下雨了吗?

嗯……不下了。]

耳边忽地响起了昔日之言,钟颜抬手,拂去了脸上那一滴水珠,复又垂首,牵扯了嘴角。骗子。

当很久之后,她终于懂得了什么叫做“男儿有泪不轻弹”之时,她才明白,当日那一滴“落雨”究竟是什么?她才明白,为何他紧紧将她揽在怀里,不让她扭过头。

什么“勾手盖印”,什么承诺约定,全是骗人的。他早就打定了主意要抛下她,却让她做了一场美梦。梦中的她得他承诺,以为可以抛开所有不开心的事情,与他重回雪原,从此再也不提什么生死恩怨。

然而,梦醒之刻,却再无约定之人,面对她的,只有濮阳家的命债。

那时的她,只以为瑞之不要她了,又见了面色不善的濮阳谨,忍不住大哭。然而,她未曾想到,濮阳谨非但未曾再提起那二十多条性命,还请了夫子教她读书与事理,并将他的武功倾囊相授,成为了她的师父。

有一日,她忍不住问出声,问他为何这么做。毕竟,濮阳谨能原谅阿爹已是难事,又为何会对她这么好?

“我答应了一个人,以我濮阳家的百年基业作担保,承担照顾你的责任。”

那日,濮阳谨的回答,她永生不忘。她猜得到师父口中的那个人是谁。她再不会因想到被瑞之丢下之事而哭闹,只因她明白,自己从未被丢下。

她开始努力学武,比别人努力百倍、千倍,因为她知道,自己要追回失去的十年,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才行。待到她学武稍有所成,便四处缉拿盗贼匪类。一为报濮阳家的教导之恩,二为寻那个人,寻找那个言而无信之人……

她垂了眼,望向右手的小指。依稀还能回想起当日勾手盖印的模样,想起他们之间的承诺,想起她傻乎乎地说出一句“瑞之不许黄牛”。

“骗人,”望向自己勾起的小指,她低声叹了一句,“黄牛。”

走在她边上的衙役,隐隐约约听得一句,偏头疑惑地望她,“啊?钟姑娘,你说什么?要牛?”

钟颜收回游走的神志,望他淡淡笑了笑,摇首道:“无。”

说罢,她将手收回袖中,再不多想,大步迈出。

上一章      目录     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