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間
小農女當家 第十二章 不要臉的大房(2)

程老婆子從進村就弄出不小的動靜,沒出門去村中廣場看路岐藝人雜耍的村民全被引了過來。

程有義看著被驚動而來的村民,顧念著身分並未如同自己老娘所求上前破口大罵,反而一副知書達禮的模樣勸道︰「娘,月丫頭縱使有天大的錯,你也好好跟她說,別動怒。月丫頭,你女乃女乃昨日一听見你們的消息,天未亮就趕了大半天的路過來,快快讓開,請你女乃女乃進門歇息。」

程欣月寸步不讓的擋在門口,壓根沒打算讓這群惡心的家伙進門髒了她的地方。

見她一動不動,程老婆子罵得更來勁,「混帳玩意兒,良心被狗啃了,我可是你祖母,竟然連門都不讓進。老大,給我上去替她爹好好教訓這個沒大沒小的丫頭。」

「娘,你別惱,月丫頭還小,不懂事,好好跟她說便成了。」程有義面對程欣月,一派溫和有禮,「月丫頭,可還認得大伯?」

程欣月冷眼看著表面慈愛的程有義,就算他化成灰,她都認得。

「你帶著多多一去多年,音訊全無,要不是華哥兒在青山書院遇上多多,我們還不知你們姊弟的下落。」

程欣月留意到他說話時,還不忘打量四周聚著看戲的村民的神情,她不由得冷笑,他自詡是讀書人而高人一等,以為丹陽村里大多都是不識字的泥腿子,他表現得知書達禮會令人高看,可惜他小瞧了她。

村民雖崇敬讀書人,與時下大多數的人一般,但丹陽村因她的作坊而漸漸繁華,曾經,她之于丹陽村的村民是個外人,如今她已被接納成了自己人,若指望他們站邊,結果只會令程有義失望。

「我自然記得大伯。」程欣月的聲音清脆,清楚的傳進眾人耳里,「畢竟大伯不單是程家里最出息的讀書人,還是竹水村里的夫子,德高望重。」

因為程欣月的話,程有義眉宇之間染上一抹自得意滿。

竹水村偏僻,村民普遍不富裕,他卻是竹水村里少有的讀書人,小小年紀就考中童生,之後數十年雖屢次考不上秀才,但因一張嘴能說善道,所以在村子里頗受敬重。

程欣月黑白分明的眸子,漠然疏離的看著程有義面上的得意樣,不過一個小小童生,小時確實有點能耐,但此生最有能耐的事也就這麼一件。

「我還記得,我爹因為大伯的相求,而為難的替大伯服徭役,最後卻不幸死在送糧到關外的亂事中,每每想起我可憐的爹,我便覺得又憾又恨,奇怪大伯靠著我爹作牛作馬供養,求了大半輩子的學問,一腳都跨進棺木里了,怎麼還只是個童生,若是大伯爭氣些,讓程家成了官戶,我爹就不用服徭役,更不會枉死。」

若說每每落第是程有義心中的痛,程欣月的爹因替他服徭役而亡就是他此生最不想提起的糟心事。

根據大宋律法,家戶得依家中資產而出人服徭役,程家未分家,當年原本該輪到程有義服徭役,但他私下听到村長報信,得知這次服徭役得進軍隊,他自詡是讀書人,向來輕視武人,更不願吃苦,便把腦筋動到胞弟身上。

他本覺得讓老二替他徭役無可厚非,反正老二本來就是個粗人,只是誰也沒料到已經和平多年的邊疆卻起了暴亂,有流民結伙搶糧,雖然沖突很快的平息,但也死了不少人,之中就包括了程家老二。

為顧念自己的名聲,程有義在外痛心疾首的說是老二自個兒要替他去徭役,卻沒料到這死丫頭竟當眾人翻起舊事。

「你記錯了,」程有義目光如炬的盯著程欣月,「你爹是自願的,與我無關。」

程欣月絲毫不畏懼程有義殺人似的目光,他若當她還是當初在程家顧念爹娘而處處隱忍的小姑娘,他就大錯特錯。

爹娘沒了,她已經無所顧忌。

「記錯的從來都不是我。我親眼見你三更半夜叫我爹出去,還頂著圓月下跪,答應我爹只要替你服徭役,回來後便分家。」

她爹雖然孝順,但多年來女乃女乃的偏心已讓她爹寒了心,為了自家的將來,她爹起了心思分家,只是程老婆子從不松口。

程有義聞言臉色微變,沒料到他下跪的丟人事竟被她瞧見了。老二因為藥田賺了不少銀子,便起分家心思,他確實用分家做引誘,但事實上,就算老二沒死,平安返家,他也不會點頭同意分家的,畢竟免費的勞力,他蠢了才會往外推。

「大伯一口一聲答應我爹分家,還說在他徭役的日子里會好好照顧我們娘仨,大伯是讀書人,我是個沒讀過太多聖賢書的丫頭,所以實在沒能明白,我爹死後,我娘墜河而亡,程家這麼多年對我和弟弟未曾聞問,這是哪門子的照顧?」

程欣月的話字字句句帶刺,程有義因為圍觀村民的指指點點而臉色變得難看,他向來自矜讀書人的身分,可不會像個潑婦似的罵街,他暗暗看了自己老娘一眼。

程老婆子立刻會意的嚷嚷開來,「怎麼,你這個死丫頭還抱怨上了,就算你大伯真求你爹又怎麼了?你爹能讓你大伯有事相求,那是抬舉他。」

她爹人都死了,程老婆子竟還如此冷情,人的心一旦偏了,說得再多都無用。程欣月一怒,手里的 面棍不留情的甩了出去。

程老婆子一時閃避不及, 面棍應聲打在她肩上,她痛叫了聲,要不是身後的程華扶著,她都要跌落在地。

「程欣月,你真是無法無天!」程華斥道,「目無尊長,也不怕遭天打雷劈。」

天打雷劈?程欣月嗤笑一聲,眼里滿是厭惡神情,「民間流傳做惡多端者才會遭天打雷劈,你們都還好好活著沒被一道雷劈死,我又何懼?」

程華是程家的長子嫡孫,比程欣月還要大上兩歲,他二嬸生下程欣月多年後,好不容易才又有了多多。只是多多出生不到三歲,二叔就出事,所以女乃女乃對多多只有厭惡,一顆心更向著大房。

程華是程家的寶貝,至于眼前對他怒目相視,總被二嬸護在身後的程欣月,他沒有太多印象,也不認為自己需要有印象。

「混帳,」程華怒目而視,「你心中竟無一絲仁義孝悌。」

程欣月目光灼灼盯著他,「何謂仁義孝悌?讀書人最善說道德、論天理,你捫心自問,我們二房在程家受到的對待如何?若真有天理,真有蒼天,你覺得蒼天有眼,第一該劈的人是誰!」

程華被她臉上的怒氣驚得倒退一步。他自小就被教育,自己的爹是讀書人,二叔這種粗人不過就是給他們大房一家干活,養活程家罷了,他無須在意二房,只要好好讀書,將來考秀才,進京當狀元。

這幾年,程欣月帶著多多離家,他們大房心安理得的用著二叔拿命換來的補償銀兩還有留下的藥田,日子過得很滋潤。

只是好景不常,半年前他上京赴考,這一路將家中銀兩花了大半,卻依舊名落孫山,返鄉後才找上青山書院,打算繼續閉門苦讀,卻沒料到在書院里遇上深受眾人喜愛的多多。

明明就是個處處不如他的小娃,身旁卻有小廝相伴,日日伙食比他豐盛,還深受書院黃夫子的喜愛。

黃夫子原在京城掌納的戶部司當差,還與京城高官是親手足,最後為了照顧老娘,才辭官返回邊疆,若能得黃夫子青眼相待,得他舉薦,進京城太學,等同踏上了康莊大道。

他抱著心思進入青山書院,程陽的存在就如同眼中釘,肉中刺。

她殺人似的眼神,令他心頭莫名的生出一股怯意,不由自主的退一步

程老婆子肩痛,但一看到程華的樣子,心疼不已,這可是她寶貝的大孫子,立刻將人給護到身後。「死丫頭,你膽子肥了,動手打我不夠,還敢嚇唬華哥兒。」

「我沒有嚇唬他,只是跟他說天理,畢竟舉頭三尺有神明,我就不信空有學問,道德操守有所虧損,」程欣月冷冷譏諷,目光飄過程華和程有義,「還有求取功名的可能。」

「夠了。」程有義的語氣帶著怒氣,「你听听你一口一聲的天理,但說出來的話卻是最不成體統。論理前,你還是先學學百善孝為先,孝為德之本的道理。對長上不敬,亂了綱常,離經叛道,不知天地之性,我當真是對不起你爹,沒好好的教育你。」

「省省吧!」程欣月一臉的惡心,「我爹替你服徭役意外而亡,我娘被大伯娘逼著改嫁,拉扯之下,跌入河里,救起來時沒了氣息,程家還連成一氣,在我爹娘身故後,為了省口糧食,要將我嫁個四十多歲的鰥夫當填房,逼得我不得不帶著多多連夜離了家。開口孔孟教條,閉口仁義道德,只說人話,不干人事。」

「月丫頭,」程有義沒料到程欣月會口沒遮攔把家里的丑事全掀了出來,已顧不得維持慈祥的面孔,急急的斥了一聲,「你還是程家人,敗壞程家名聲,對你沒有好處。」

「對我沒好處,卻也沒壞處不是嗎?」程欣月不留情的回嘴,「名聲向來是大房在享,我們二房早為了顧全程家名聲家破人亡,一無所有,如今二房再沒什麼好失去的。今日你們到底為何而來?難不成真是良心發現,要接我和多多回程家過日子?」

程家原本不富裕,因為長者尚存,始終未分家,一家子就擠在一個屋檐底下過日子。

程欣月帶著多多離家,原屬于二房的西側屋便空了出來,如今已經是屬于大房的兩個兒子。這麼幾年,他們還為了少養兩張嘴吃飯而沾沾自喜,從未想過兩個孩子的死活。

今日上門,自然不是良心發現,而是程華在書院遇上多多,听兩姊弟生活富足,這才打算來分好處,只是當著外人的面,程有義可沒臉提程家的盤算。

上一章      目錄     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