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不是故事的開場白,當然這個女作家也不是我。
但這段真人真事與「紫屋魔戀」卻有一段因緣,寫下來,也算是個紀念。
這位以鬼屋為居的女作家本來就跟一般女孩子同,
所以她能和屋中的鬼相安無事,一直到她出國為止。
我們認識在春末,她的作品風格沉郁神秘,追尋著
某種根本無從確定的真相,是當代最好的幾位女作家之
一,如果繼續寫下去,會有她該有的地位,而她最後選
擇了出國流浪,或許有著她特別的理由。我們偶爾會在
晚間通電話討論文學,說著我們喜歡的亨利•詹姆斯、
昆德拉與海明威,有一次,說起了「碧廬冤孽」這本書,幾乎談到天明。
起初我只知道她隱居在鄉村別墅寫稿,並不知道屋
子里還有個異物。不知道那異物或者也靠著電線,一齊
听我們說鬼。
有回她上台北來,在我的書房里過夜,第二天我五
點鐘起床時,發現她起得更早,坐在書桌前靜靜地書。
她說都市的空氣、噪音與高樓的不安感,令她精神恍惚,震動非常。
又過了幾天的夜晚,她打電話來,談拉丁美洲的魔
幻寫實作品,我想起來她獨居,我們這樣談鬼合適嗎?
她笑而不答。
初秋的我接受了她的邀約去鄉下拜訪,她住的地
方竟比我想象中還要美麗十分,但進屋後,不知為何覺
得異常地不自在。
回家後,她才在電話中淡淡地暗示我。
我毛骨悚然地想,也許,她有什麼異物附身,所以
寫的小說總是陰風惻惻,但我們還是可以做朋友的,對
我欣賞她的才氣也沒有任何妨礙。
第二次我專程去看那幢鬼屋,選了個下雨的日子,
霧雨霏霏中,什麼也沒有發生,盤桓了半日,只感到過
度興奮後的疲倦。
女作家說——這里倒沒什麼可看的,要看真正的
鬼屋得走遠一點。
我們在黃昏的雨中走著,那屋子隱藏在樹林後,遠
看古木參天,樹影搖動,白色的油桐花成串地落下;我
們繞過曲折的湖徑,打開圍柵,才見識到屋子的氣派豪
華,而那陰森之氣,也掩映著湖畔。
女作家說這屋子已經空了許多年,平常連個看守
的人都沒有,我們由大落地窗望進去,極大的廳堂全是
由上好的地板鋪成,順著無人的回轉型樓梯走上去,每
一間的牆紙都褪色了,屋子的沉默在漾動著,本身似乎
就是一個故事。由臥室中極大的觀景窗往下看,小湖中
碧幽幽的一片,宛若夢境。
我要她替我打听,這幢屋子的主人要多少才肯出
手?她告訴我,附近的人全都知道這屋子的故事,教我
還是別問津的好。
屋于里的異物鬧得怎麼凶是一回事,在湖里的,才
真正引起我的興趣。那是個孩子,他去逝時還在湖中游
泳,以後常常在半夜從湖中起來,淒惶地在路上走,有
人在清晨還能見到小小的、潮濕的腳印,或走或跑的尋
找著他失落的生命。
他失落了成長,卻永遠活在他的童年里。
房子主人是他的祖父,在落成那天出的事,也在落
成的那天封閉了這屋子。
天漸漸地黑了,我們凝視著暗夜中粼粼的湖水,並
不等著什麼,卻也像在等什麼。
我坐上最後一班車走時,才發現車上只有我一個
乘客,而車下的她、車上的我不知為何那般湊巧,穿的
都是一襲白衣。
我們都是外地來的,卻都在此外找到心靈的歸屬。
這同時也是我們最後一次的見面。